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沥青拌合站余热回收系统,属于沥青拌合站技术领域,包括干燥筒、余热出气管、第一布袋除尘器、第一连接管、进气总管、房体、出气总管、第二连接管、第二布袋除尘器和第二出气管;干燥筒的出气口通过余热出气管连接第一布袋除尘器的进气口;第一布袋除尘器的出气口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进气总管;出气总管通过第二连接管连接第二布袋除尘器的进气口;第二布袋除尘器的出气口连接第二出气管;房体内设有储存空间;进气总管和出气总管均和储存空间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沥青拌合站余热回收系统,余气热量的部分回收,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改善骨料的储存环境,骨料储存空间的利用率更高,也方便从储存空间取料。
公开号:CN214333342U
申请号:CN202120296073.5U
申请日:2021-02-02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赖海锋;王育林;唐晓伟;杨强;刘学军
申请人:Chengdu Municipal Development Corp Mechanized Construction Co;
IPC主号:F26B25-00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沥青拌合站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沥青拌合站余热回收系统。
[n0002] 沥青拌合站的骨料一般堆放在敞开的简易棚下,虽然在下雨天可以遮挡雨水,但是湿润的空气仍然会导致骨料水分比较大。这不利于骨料在干燥筒的烘干,使骨料需要烘干的时间更久,火力更大,导致能耗的增加。
[n0003] 而干燥筒工序中,燃烧器喷射的火焰加热气体,烘干在干燥筒的筒体内不断翻动的骨料,然而从干燥筒的出气口排走的余气仍带有大量的热量,白白浪费掉,能量的利用率较低。
[n0004] 另外,骨料在一定占地面积的简易棚下只能堆积一定的高度就无法再堆积,对于上层空间的利用率不足。即使改造成双层储料房,也不便于骨料的取料和卸料。
[n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沥青拌合站余热回收系统,拟解决如何使余气热量部分回收,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改善骨料的储存环境,提高骨料储存空间的利用率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n0006] 沥青拌合站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干燥筒17、余热出气管18、第一布袋除尘器19、第一连接管20、进气总管13、房体1、出气总管14、第二连接管21、第二布袋除尘器22和第二出气管23;所述干燥筒17的出气口通过余热出气管18连接第一布袋除尘器19的进气口;所述第一布袋除尘器19的出气口通过第一连接管20连接进气总管13;所述出气总管14通过第二连接管21连接第二布袋除尘器22的进气口;所述第二布袋除尘器22的出气口连接第二出气管23;所述房体1内设有储存空间5;所述进气总管13和出气总管14均和储存空间5连通。由上述结构可知,干燥筒17排放的高温热的余气从干燥筒17的出气口出来,然后经过余热出气管18到达第一布袋除尘器19进行除尘,干净的余气从第一布袋除尘器19的出气口出来经过第一连接管20到达进气总管13,然后余气进入储存空间5对骨料进行干燥,使余气的热能能够再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然后余气带着骨料的水分从出气总管14出来,经过第二连接管21到达第二布袋除尘器22进行再次除尘,避免储存空间5内的灰尘扬出,最终余气从第二出气管23排走。进气总管13和出气总管14均和储存空间5直接或间接连通。
[n0007] 进一步的,所述余热出气管18上设有第一抽风机24;所述第二连接管21上设有第二抽风机25。由上述结构可知,第一抽风机24和第二抽风机25用于产生余气流动的动力。
[n0008]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管20上设有第一阀门26;所述第一布袋除尘器19和第一阀门26之间的第一连接管20上连有第一出气管27;所述第一出气管27上设有第二阀门28;所述第二出气管23上设有第三阀门29。由上述结构可知,当余气不需要进入储存空间5时,关闭第一阀门26、第三阀门29,打开第二阀门28,干净的余气从第一布袋除尘器19的出气口出来经过第一出气管27直接排走。当余气需要进入储存空间5时,则打开第一阀门26、第三阀门29,关闭第二阀门28。
[n0009] 进一步的,所述房体1包括房顶8、房底9和四面围墙10;所述房顶8、房底9和四面围墙10围成储存空间5;所述进气总管13上设有若干个进气支管15;所述进气支管15和储存空间5连通;所述出气总管14上设有若干个出气支管16;所述出气支管16和储存空间5连通。由上述结构可知,房顶8、房底9和四面围墙10围成储存空间5可以储存骨料,使骨料和外部环境隔开。余气从进气总管13进入,然后经过若干个进气支管15能够均匀充入储存空间5;热气对骨料进行干燥,然后从若干个出气支管16进入出气总管14排走,改善骨料的储存环境。
[n0010] 进一步的,还包括升降驱动装置、升降支架台2、储料斗3和第一液压伸缩杆4;所述储存空间5内设有升降支架台2;所述升降支架台2上设有储料斗3;所述储料斗3和升降支架台2通过第一铰接轴6铰接;所述第一液压伸缩杆4两端分别和升降支架台2、储料斗3铰接;所述第一液压伸缩杆4通过伸缩来带动储料斗3以第一铰接轴6为中心翻转;所述升降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升降支架台2升降。由上述结构可知,当储存空间5需要储料时,升降驱动装置驱动升降支架台2下降到最低位置,此时储料斗3也处于一个较低位置,卸料车可以轻松将骨料卸到储料斗3内储存;当储料斗3存满骨料后,升降驱动装置驱动升降支架台2上升到最高位置,然后升降支架台2下方腾出空间来,卸料车继续在该空间进行卸料。由于储存空间5的上部和下部空间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使骨料储存空间的利用率提高。当需要从储存空间5取料时,取料车先将升降支架台2下方骨料取完,然后升降驱动装置驱动升降支架台2下降到一定位置,第一液压伸缩杆4伸长,储料斗3以第一铰接轴6为中心翻转,将储料斗3里的骨料倒在取料车上,提高了取料的效率。由于采用的是房体1内部空间进行储存骨料,可以避免外部的雨水落在骨料上,保持骨料的干燥。第一液压伸缩杆4数量有两个,位于储料斗3的两侧;第一铰接轴6贯穿储料斗3的前端靠底部的两侧,并支撑在两个耳上,两个耳固定在升降支架台2的前端;储料斗3和升降支架台2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便于储料斗3以第一铰接轴6为中心翻转;储料斗3后端底部支撑在升降支架台2后端顶部固定的裹有橡胶的支架上。
[n0011]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包括四个第二液压伸缩杆7;所述第二液压伸缩杆7竖直设置;四个第二液压伸缩杆7的伸缩端分别连接升降支架台2的四个角。由上述结构可知,四个第二液压伸缩杆7的伸缩端分别连接升降支架台2的四个角,四个第二液压伸缩杆7同步伸长则升降支架台2上升;四个第二液压伸缩杆7同步缩短则升降支架台2下降,以此来实现升降驱动装置驱动升降支架台2升降。第二液压伸缩杆7的伸缩端指的是杆部远离筒部的一端。
[n0012] 进一步的,所述房底9下方设有设备空间11;四个第二液压伸缩杆7的筒部设在设备空间11内;四个第二液压伸缩杆7的杆部穿过房底9。由上述结构可知,四个第二液压伸缩杆7的筒部设在设备空间11内,四个第二液压伸缩杆7的杆部穿过房底9,这样可以使第二液压伸缩杆7缩短时,能够将升降支架台2落到房底9上。
[n0013] 进一步的,其中一面围墙10上设有出入门12。由上述结构可知,出入门12便于卸料车和取料车的进出储存空间5。
[n0014] 进一步的,所述房顶8为真空玻璃板。由上述结构可知,真空玻璃板确保骨料能够被阳光照射到,利用光照来蒸发水分,保持干燥。
[n0015] 进一步的,四面围墙10的外墙上设有保温层。由上述结构可知,保温层对储存空间5进行保温,使骨料处于一个较高温的环境,有利于保持干燥。
[n001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n0017]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沥青拌合站余热回收系统,属于沥青拌合站技术领域,包括干燥筒、余热出气管、第一布袋除尘器、第一连接管、进气总管、房体、出气总管、第二连接管、第二布袋除尘器和第二出气管;干燥筒的出气口通过余热出气管连接第一布袋除尘器的进气口;第一布袋除尘器的出气口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进气总管;出气总管通过第二连接管连接第二布袋除尘器的进气口;第二布袋除尘器的出气口连接第二出气管;房体内设有储存空间;进气总管和出气总管均和储存空间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沥青拌合站余热回收系统,余气热量的部分回收,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改善骨料的储存环境,骨料储存空间的利用率更高,也方便从储存空间取料。
[n0018]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n0019] 附图中:1-房体、2-升降支架台、3-储料斗、4-第一液压伸缩杆、5-储存空间、6-第一铰接轴、7-第二液压伸缩杆、8-房顶、9-房底、10-围墙、11-设备空间、12-出入门、13-进气总管、14-出气总管、15-进气支管、16-出气支管、17-干燥筒、18-余热出气管、19-第一布袋除尘器、20-第一连接管、21-第二连接管、22-第二布袋除尘器、23-第二出气管、24-第一抽风机、25-第二抽风机、26-第一阀门、27-第一出气管、28-第二阀门、29-第三阀门。
[n0020]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n0021] 实施例一:
[n0022] 见附图1。沥青拌合站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干燥筒17、余热出气管18、第一布袋除尘器19、第一连接管20、进气总管13、房体1、出气总管14、第二连接管21、第二布袋除尘器22和第二出气管23;所述干燥筒17的出气口通过余热出气管18连接第一布袋除尘器19的进气口;所述第一布袋除尘器19的出气口通过第一连接管20连接进气总管13;所述出气总管14通过第二连接管21连接第二布袋除尘器22的进气口;所述第二布袋除尘器22的出气口连接第二出气管23;所述房体1内设有储存空间5;所述进气总管13和出气总管14均和储存空间5连通。由上述结构可知,干燥筒17排放的高温热的余气从干燥筒17的出气口出来,然后经过余热出气管18到达第一布袋除尘器19进行除尘,干净的余气从第一布袋除尘器19的出气口出来经过第一连接管20到达进气总管13,然后余气进入储存空间5对骨料进行干燥,使余气的热能能够再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然后余气带着骨料的水分从出气总管14出来,经过第二连接管21到达第二布袋除尘器22进行再次除尘,避免储存空间5内的灰尘扬出,最终余气从第二出气管23排走。进气总管13和出气总管14均和储存空间5直接或间接连通。
[n0023] 实施例二:
[n0024] 见附图1。沥青拌合站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干燥筒17、余热出气管18、第一布袋除尘器19、第一连接管20、进气总管13、房体1、出气总管14、第二连接管21、第二布袋除尘器22和第二出气管23;所述干燥筒17的出气口通过余热出气管18连接第一布袋除尘器19的进气口;所述第一布袋除尘器19的出气口通过第一连接管20连接进气总管13;所述出气总管14通过第二连接管21连接第二布袋除尘器22的进气口;所述第二布袋除尘器22的出气口连接第二出气管23;所述房体1内设有储存空间5;所述进气总管13和出气总管14均和储存空间5连通。由上述结构可知,干燥筒17排放的高温热的余气从干燥筒17的出气口出来,然后经过余热出气管18到达第一布袋除尘器19进行除尘,干净的余气从第一布袋除尘器19的出气口出来经过第一连接管20到达进气总管13,然后余气进入储存空间5对骨料进行干燥,使余气的热能能够再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然后余气带着骨料的水分从出气总管14出来,经过第二连接管21到达第二布袋除尘器22进行再次除尘,避免储存空间5内的灰尘扬出,最终余气从第二出气管23排走。进气总管13和出气总管14均和储存空间5直接或间接连通。
[n0025] 所述余热出气管18上设有第一抽风机24;所述第二连接管21上设有第二抽风机25。由上述结构可知,第一抽风机24和第二抽风机25用于产生余气流动的动力。
[n0026] 所述第一连接管20上设有第一阀门26;所述第一布袋除尘器19和第一阀门26之间的第一连接管20上连有第一出气管27;所述第一出气管27上设有第二阀门28;所述第二出气管23上设有第三阀门29。由上述结构可知,当余气不需要进入储存空间5时,关闭第一阀门26、第三阀门29,打开第二阀门28,干净的余气从第一布袋除尘器19的出气口出来经过第一出气管27直接排走。当余气需要进入储存空间5时,则打开第一阀门26、第三阀门29,关闭第二阀门28。
[n0027] 实施例三:
[n0028] 见附图1。沥青拌合站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干燥筒17、余热出气管18、第一布袋除尘器19、第一连接管20、进气总管13、房体1、出气总管14、第二连接管21、第二布袋除尘器22和第二出气管23;所述干燥筒17的出气口通过余热出气管18连接第一布袋除尘器19的进气口;所述第一布袋除尘器19的出气口通过第一连接管20连接进气总管13;所述出气总管14通过第二连接管21连接第二布袋除尘器22的进气口;所述第二布袋除尘器22的出气口连接第二出气管23;所述房体1内设有储存空间5;所述进气总管13和出气总管14均和储存空间5连通。由上述结构可知,干燥筒17排放的高温热的余气从干燥筒17的出气口出来,然后经过余热出气管18到达第一布袋除尘器19进行除尘,干净的余气从第一布袋除尘器19的出气口出来经过第一连接管20到达进气总管13,然后余气进入储存空间5对骨料进行干燥,使余气的热能能够再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然后余气带着骨料的水分从出气总管14出来,经过第二连接管21到达第二布袋除尘器22进行再次除尘,避免储存空间5内的灰尘扬出,最终余气从第二出气管23排走。进气总管13和出气总管14均和储存空间5直接或间接连通。
[n0029] 所述余热出气管18上设有第一抽风机24;所述第二连接管21上设有第二抽风机25。由上述结构可知,第一抽风机24和第二抽风机25用于产生余气流动的动力。
[n0030] 所述第一连接管20上设有第一阀门26;所述第一布袋除尘器19和第一阀门26之间的第一连接管20上连有第一出气管27;所述第一出气管27上设有第二阀门28;所述第二出气管23上设有第三阀门29。由上述结构可知,当余气不需要进入储存空间5时,关闭第一阀门26、第三阀门29,打开第二阀门28,干净的余气从第一布袋除尘器19的出气口出来经过第一出气管27直接排走。当余气需要进入储存空间5时,则打开第一阀门26、第三阀门29,关闭第二阀门28。
[n0031] 所述房体1包括房顶8、房底9和四面围墙10;所述房顶8、房底9和四面围墙10围成储存空间5;所述进气总管13上设有若干个进气支管15;所述进气支管15和储存空间5连通;所述出气总管14上设有若干个出气支管16;所述出气支管16和储存空间5连通。由上述结构可知,房顶8、房底9和四面围墙10围成储存空间5可以储存骨料,使骨料和外部环境隔开。余气从进气总管13进入,然后经过若干个进气支管15能够均匀充入储存空间5;热气对骨料进行干燥,然后从若干个出气支管16进入出气总管14排走,改善骨料的储存环境。
[n0032] 还包括升降驱动装置、升降支架台2、储料斗3和第一液压伸缩杆4;所述储存空间5内设有升降支架台2;所述升降支架台2上设有储料斗3;所述储料斗3和升降支架台2通过第一铰接轴6铰接;所述第一液压伸缩杆4两端分别和升降支架台2、储料斗3铰接;所述第一液压伸缩杆4通过伸缩来带动储料斗3以第一铰接轴6为中心翻转;所述升降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升降支架台2升降。由上述结构可知,当储存空间5需要储料时,升降驱动装置驱动升降支架台2下降到最低位置,此时储料斗3也处于一个较低位置,卸料车可以轻松将骨料卸到储料斗3内储存;当储料斗3存满骨料后,升降驱动装置驱动升降支架台2上升到最高位置,然后升降支架台2下方腾出空间来,卸料车继续在该空间进行卸料。由于储存空间5的上部和下部空间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使骨料储存空间的利用率提高。当需要从储存空间5取料时,取料车先将升降支架台2下方骨料取完,然后升降驱动装置驱动升降支架台2下降到一定位置,第一液压伸缩杆4伸长,储料斗3以第一铰接轴6为中心翻转,将储料斗3里的骨料倒在取料车上,提高了取料的效率。由于采用的是房体1内部空间进行储存骨料,可以避免外部的雨水落在骨料上,保持骨料的干燥。第一液压伸缩杆4数量有两个,位于储料斗3的两侧;第一铰接轴6贯穿储料斗3的前端靠底部的两侧,并支撑在两个耳上,两个耳固定在升降支架台2的前端;储料斗3和升降支架台2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便于储料斗3以第一铰接轴6为中心翻转;储料斗3后端底部支撑在升降支架台2后端顶部固定的裹有橡胶的支架上。
[n0033] 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包括四个第二液压伸缩杆7;所述第二液压伸缩杆7竖直设置;四个第二液压伸缩杆7的伸缩端分别连接升降支架台2的四个角。由上述结构可知,四个第二液压伸缩杆7的伸缩端分别连接升降支架台2的四个角,四个第二液压伸缩杆7同步伸长则升降支架台2上升;四个第二液压伸缩杆7同步缩短则升降支架台2下降,以此来实现升降驱动装置驱动升降支架台2升降。第二液压伸缩杆7的伸缩端指的是杆部远离筒部的一端。
[n0034] 所述房底9下方设有设备空间11;四个第二液压伸缩杆7的筒部设在设备空间11内;四个第二液压伸缩杆7的杆部穿过房底9。由上述结构可知,四个第二液压伸缩杆7的筒部设在设备空间11内,四个第二液压伸缩杆7的杆部穿过房底9,这样可以使第二液压伸缩杆7缩短时,能够将升降支架台2落到房底9上。
[n0035] 其中一面围墙10上设有出入门12。由上述结构可知,出入门12便于卸料车和取料车的进出储存空间5。
[n0036] 所述房顶8为真空玻璃板。由上述结构可知,真空玻璃板确保骨料能够被阳光照射到,利用光照来蒸发水分,保持干燥。
[n0037] 四面围墙10的外墙上设有保温层。由上述结构可知,保温层对储存空间5进行保温,使骨料处于一个较高温的环境,有利于保持干燥。
[n003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沥青拌合站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燥筒(17)、余热出气管(18)、第一布袋除尘器(19)、第一连接管(20)、进气总管(13)、房体(1)、出气总管(14)、第二连接管(21)、第二布袋除尘器(22)和第二出气管(23);所述干燥筒(17)的出气口通过余热出气管(18)连接第一布袋除尘器(19)的进气口;所述第一布袋除尘器(19)的出气口通过第一连接管(20)连接进气总管(13);所述出气总管(14)通过第二连接管(21)连接第二布袋除尘器(22)的进气口;所述第二布袋除尘器(22)的出气口连接第二出气管(23);所述房体(1)内设有储存空间(5);所述进气总管(13)和出气总管(14)均和储存空间(5)连通。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拌合站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出气管(18)上设有第一抽风机(24);所述第二连接管(21)上设有第二抽风机(25)。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沥青拌合站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20)上设有第一阀门(26);所述第一布袋除尘器(19)和第一阀门(26)之间的第一连接管(20)上连有第一出气管(27);所述第一出气管(27)上设有第二阀门(28);所述第二出气管(23)上设有第三阀门(29)。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沥青拌合站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房体(1)包括房顶(8)、房底(9)和四面围墙(10);所述房顶(8)、房底(9)和四面围墙(10)围成储存空间(5);所述进气总管(13)上设有若干个进气支管(15);所述进气支管(15)和储存空间(5)连通;所述出气总管(14)上设有若干个出气支管(16);所述出气支管(16)和储存空间(5)连通。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沥青拌合站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驱动装置、升降支架台(2)、储料斗(3)和第一液压伸缩杆(4);所述储存空间(5)内设有升降支架台(2);所述升降支架台(2)上设有储料斗(3);所述储料斗(3)和升降支架台(2)通过第一铰接轴(6)铰接;所述第一液压伸缩杆(4)两端分别和升降支架台(2)、储料斗(3)铰接;所述第一液压伸缩杆(4)通过伸缩来带动储料斗(3)以第一铰接轴(6)为中心翻转;所述升降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升降支架台(2)升降。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沥青拌合站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包括四个第二液压伸缩杆(7);所述第二液压伸缩杆(7)竖直设置;四个第二液压伸缩杆(7)的伸缩端分别连接升降支架台(2)的四个角。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沥青拌合站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房底(9)下方设有设备空间(11);四个第二液压伸缩杆(7)的筒部设在设备空间(11)内;四个第二液压伸缩杆(7)的杆部穿过房底(9)。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沥青拌合站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一面围墙(10)上设有出入门(12)。
[000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沥青拌合站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房顶(8)为真空玻璃板。
[001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沥青拌合站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四面围墙(10)的外墙上设有保温层。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KR20160012208A|2016-02-02|태양 에너지를 이용한 열의 수거, 저장 및 공급이 통합된 건조 시스템
CN104145747B|2016-05-18|一种日光温室主被动协同蓄热墙体供热系统
CN1712861A|2005-12-28|结合储热材料的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CN207646935U|2018-07-24|钢结构建筑节能墙体
CN214333342U|2021-10-01|沥青拌合站余热回收系统
CN201059849Y|2008-05-14|太阳能辅助加热烤房
CN104013092B|2016-02-10|可移动烤烟房
CN214494259U|2021-10-26|沥青拌合站储料房
CN102396769A|2012-04-04|全自然能海产品加工用气流烘干仓
CN203177595U|2013-09-04|一种利用太阳能的干燥装置
WO2020151284A1|2020-07-30|固废处理系统
CN204438687U|2015-07-01|一种太阳能烘干装置
CN2937969Y|2007-08-22|可移动式太阳能干燥器
CN207427041U|2018-05-29|太阳能热压通风器
CN207092623U|2018-03-13|仓库降温系统
CN210980586U|2020-07-10|一种矿山/生物质原位太阳能干燥箱
CN205907194U|2017-01-25|一种用于有机肥制备的发酵装置
CN205623307U|2016-10-12|一种风光自取能保温隔热浅圆仓
CN205658037U|2016-10-26|一种无动力通风保温隔热浅圆仓
CN212770684U|2021-03-23|一种发酵自动化烘干发酵装置
CN201185649Y|2009-01-28|双制式密集烤房
CN2404844Y|2000-11-08|粮仓
CN2344342Y|1999-10-20|散装防霉储藏粮仓
CN211392364U|2020-09-01|一种蚕茧安全储藏用换气装置
CN208706673U|2019-04-05|一种层压机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296073.5U|CN214333342U|2021-02-02|2021-02-02|沥青拌合站余热回收系统|CN202120296073.5U| CN214333342U|2021-02-02|2021-02-02|沥青拌合站余热回收系统|
[返回顶部]